香港科技大学设计专业以 “跨学科创新” 与 “社会问题导向” 著称,其本科与研究生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设计思维与科技、商业、人文结合的能力。对于申请者而言,深入理解作品集评审逻辑与课程核心要点,是成功斩获录取的关键。
一、作品集要求:从创意概念到视觉叙事的全维度考察
香港科技大学设计专业对作品集的评估聚焦于设计思维的完整性、问题解决能力与视觉表达创新,不同阶段申请侧重点略有差异。
(一)本科申请:突出潜力与多元探索
主题开放性与个人表达:不限制固定主题,但需通过 3-5 个项目展现对 “设计如何影响生活” 的思考。例如:
用插画记录疫情期间社区互助故事,体现人文关怀;
通过 UI 设计优化老年人手机使用界面,解决社会痛点。
形式与媒介多样性:接受手绘、摄影、3D 建模、动态视觉(如 AE/C4D 作品)等多种形式,鼓励尝试跨媒介创作。例如:将平面海报延伸为 AR 互动装置,展现技术融合能力。
过程性展示:需包含草图、灵感来源(如调研笔记、思维导图)、修改迭代记录,证明从概念到落地的完整思考链条。
(二)硕士申请:聚焦专业深度与行业相关性
研究型项目占比:建议至少 2 个项目体现 “系统性设计研究”,例如:
针对可持续时尚问题,从材料调研、原型制作到商业模式设计的全流程项目;
结合 AI 技术的交互设计方案,包含用户测试数据与技术实现路径。
跨学科合作经历:若有与工科(如机器人工程)、商科(如服务设计)合作的项目,需重点呈现,例如:与计算机团队共同开发的智能医疗设备 UI/UX 设计。
视觉呈现专业性:需使用专业设计软件(如 Figma、Rhino、Adobe 系列),作品排版注重信息层级,避免过度堆砌元素,突出项目核心价值。
二、课程要点:科技赋能设计的跨学科培养体系
香港科技大学设计专业课程以 “Design for Impact” 为核心理念,强调设计与科技、商业的融合,培养 “创新型问题解决者”。
(一)核心课程模块
设计思维与方法论
涵盖用户体验设计(UX Design)、服务设计(Service Design)、设计调研(Design Research),通过案例分析(如新加坡智慧城市项目)学习如何定义问题、挖掘用户需求。
科技与设计融合
开设《交互设计与编程基础》《物联网与智能产品设计》《生成式设计(Generative Design)》等课程,学生可接触 Arduino、Unity 等工具,实现 “创意 - 技术” 落地。
社会与商业实践
与香港科技园(HKSTP)、腾讯等企业合作开展 Studio 项目,例如为初创公司设计品牌视觉系统,或为非政府组织(NGO)开发公益传播方案,课程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真实场景。
(二)特色培养模式
跨学院选修课:可选修计算机科学、环境科学、工商管理课程,例如 “设计 + 数据科学” 组合,培养用数据驱动设计决策的能力。
国际交流机会:与 MIT 媒体实验室、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等建立交换项目,学生可参与海外工作坊(如米兰设计周实践项目),拓宽国际视野。
申请助力:立思辰留学保驾护航
香港科技大学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 “能落地的梦想家”,其作品集评审不仅关注美学,更看重设计背后的社会价值与创新潜力。立思辰留学以深耕艺术留学多年的经验,助你用作品集讲好 “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技术” 的设计故事,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,开启引领未来的设计之旅。